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一年前爆發的俄烏戰爭,加速了全球國家分成兩大陣營,陣營之間不單只在外交上針鋒相對,兩者背後亦代表截然不同的價值系統:民主自由 vs 舉國體制。面對舉國體制的經濟和資源脅迫、資訊戰,和一切無底線行為,不斷以「大外宣」宣傳「民主退潮」,民主國家還可以如何應對,以捍衛核心價值?

奧巴馬政府時代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鮑爾(Samantha Power)本身是愛爾蘭裔學者、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教授,專注人權及公共政策,現在是拜登政府的國際開發署署長。她曾獲選《福布斯》50大全球最有權力女性,出版了多本著作、包括獲得普立茲獎的《A Problem from Hell: America and the Age of Genocide》。她剛在國際期刊《Foreign Affairs》撰文,分析民主國家面對極權挑戰的應對方法,特別是美國如何爭取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去擁抱民主價值,可視為拜登政府回應「中國模式」的最新一頁。

鮑爾先從當前的局勢變化,指2021年至2022年初是民主體制在近年最脆弱的日子,並特別提到美國國會襲擊事件,令世界上不少人開始對民主價值抱有懷疑。同時中俄牽頭的威權主義在全球張牙舞爪,公然干預選舉、宣傳虛假信息、以經濟「銳實力」脅迫換取政治妥協、打壓國內異見、對國外輸出威權主義,都是典型。習近平和普京在俄烏戰爭前宣佈「無底線」合作關係,更使民主價值受到空前威脅。

幸好俄烏戰爭不單激起烏克蘭人民的激烈反抗,也令西方民主國家開始團結起來,加強軍事防衛合作,將經濟與俄羅斯脫鉤,並造就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

鮑爾亦提到威權主義從中曝露了腐敗,例如俄軍內部貪腐情況嚴重,士兵在黑市上出售燃料和武器圖利,軍官欺上瞞下,一方面向上級逞現在戰事上過度樂觀的評估,另一方面對前線士兵不單沒有提供合適訓練,當中的訊息充滿隱瞞及誤導,置士兵的性命於不顧。又例如中國對武漢肺炎的政策,激起了國內外嚴重不滿,不僅拒絕向世衛提供重要數據,拒絕與其他國家合作開發疫苗,更堅持「清零」,重創經濟之餘,人民的活動自由亦被嚴重剝削。

鮑爾補充在其他地方,自 2020 年以來,公眾對民粹主義政黨、領導人和反多元主義態度的支持都顯著下降。她引述劍橋大學的研究,分析27 個國家地區的民粹主義領導人的支持率,在 2020 年年中至 2022 年底之間,平均下降了10%。承接這勢頭,正是現在民主陣營要鞏固基本盤、再重新出發之時。

(待續)

▶️ 烏克蘭戰爭一週年:俄羅斯反敗為勝的秘密武器,就在「新香港」?(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AOhVIY9a3s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