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姜濤這一次的創作動機,就是一個典型說明「他者倫理」的例子。他說這次作品的誕生是源於他近日看到的戰亂照片,慨歎遠方的生靈塗炭。[5] 因此,姜濤就是被受苦的他者所打動,令其惻隱,有感戰爭的禍害,才有動力或使命感去透過作品把他感受到的表達出來,有不得不說的衝動。

這種情感、想法背後就是受「他者倫理」的影響,主體是被他者「控制」而作出 行動。即使他不是親赴戰場目擊那種恐怖,但照片中的他者為他帶來的感官衝擊已教其震撼。「他者倫理」不只是驅動姜濤這次的創作,甚或亦影響他這篇作品的風格。如董啟章所言, 綜觀姜濤近期的作品,一直都有「私歌曲」的味道,即以歌曲表達個人真實經驗,但這次姜濤把「自己」拿走了,歌曲中沒有自己,MV 中他亦不算是主角。[6] 

董啟章所言不無道理,姜濤在訪問中亦提到他這次在 MV 中沒有特別的角色,只是難民的一員。[7] 自《孤獨病》開始, 姜濤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講述他自己昔日的苦痛經歷,如被人欺凌、摯友逝去;《Master Class》 亦是去回應人們對他們這一代新偶像的批評,即便《蒙著嘴說愛你》是與社會問題相關,但 MV 中姜濤明顯仍是主角、焦點。

與這些作品相較,《作品的說話》的風格便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反差,是風格上的轉型;特別是在這部作品推出三個月前,姜濤推出《鏡中鏡》——一 首自我剖白的作品,《作品的說話》的「不協調」,就更惹人注意。

這點上我們亦能以「他者倫理」詮釋。由他者導向的政治會限制主體的「英雄情意結」,不以自我意志及權力先行, 是一種講求忘我、放權、謙卑的情感政治,令主體以智慧去愛塵世受苦的他者。[8] 當姜濤受烏克蘭的戰火打動而決定去創作這一部作品,他是為他者而創作,希望帶來社會意義,故不會再放過多的「自我」於歌曲中,同時於執導 MV 時亦會盡量把更多的鏡頭放在其他難民演員上,這就是「放權」、「忘我」。他希望宣揚的理念始終帶一定社會政治性在,故筆者把其 所為與情感政治的論述扣連。

當然,MV 部分地方終歸要把焦點放在姜濤上,這是他的歌曲, 但筆者所強調的「忘我」是相對而言的,即相對於他其他作品而言,這已是一個短時期內極 大的轉向改變。總括而言,姜濤是有感於他者的悲慘而生憐憫之感,受這種情感影響而創作 此歌,背後更多的是受「他者倫理」的驅使,這亦反映了在其 MV、歌詞的風格上。

[5] 新聞來源:https://www.am730.com.hk/娛樂/作品的說話-姜濤 23 歲生日出新歌宣揚愛與和平-填詞人小克感動-我 46 歲都沒這膽量/317628

[6] 董啟章:〈從作者到作品——姜濤的光速演化〉,載《虛詞》2022 年 5 月 4 日,文章連結:https://p- articles.com/critics/2934.html 

[7] 新聞來源:https://www.am730.com.hk/娛樂/作品的說話-姜濤 23 歲生日出新歌宣揚愛與和平-填詞人小克感動-我 46 歲都沒這膽量/317628

[8] 駱頴佳:《情感資本主義:從情感獨裁到情感救贖》,頁 120-121。

▶️ 姜濤《作品的說話》:久違了的國際視野,與反戰主題曲如何彰顯價值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wVr_XLMqc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