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按:一位讀者參考了這裏早前分享的《作品的說話》賞析,撰寫了下列文章,希望和大家詳細討論。香港新一代有心有力,其志可嘉。】

俄烏戰爭於今年年初爆發,香港已進入了「後國安法」時代,人人噤聲,不少人不敢公開支持烏克蘭,怕與官方立場有異。在這個時候,姜濤於其生日當天推出了他的第十首個人 單曲——《作品的說話》,並公開表明其反戰的立場,指「第十胎」的主題就是簡單的「愛與和平」(love and peace)。[1]

近年的人文研究界中,多了研究從情感的角度出發,因為我們對日常生活的理解、反應, 往往受一種自身不為意、隱性的情動力所驅,這些情感可透過各種媒介形式傳達給其他人,因此我們分析文本之時亦可了解到背後各種的情感操作。[2] 

這幾年的香港,甚至世界,巨變迭生,正常人的情感隨着時局變得複雜,究竟姜濤在創作這首作品時受到甚麼「情感」驅動呢? 本文所談及的「情感」,定義將依從駱頴佳書中所述:情感簡單而言是可以表述的感覺,但其甚可反映出一個人的是非黑白倫理判斷,反映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世界觀。[3] 

因此,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問:姜濤於作品背後隱含的「情感」,所代表的是怎樣的價值觀、想法呢?這首作品是否真的只是單純祈求「愛與和平」而已呢?在這個人人自危的時代,姜濤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更需謹言慎行,言論上往往點到即止,所以我們更有需要去分析這首歌或所謂「愛與和平」背後所隱含的想法、理念。

再者,正如先前所述,「情感」往往是自身不為意、隱性的, 姜濤亦未必清楚知道自己所為背後的推動力、理想是甚麼。基於上述,本文將從「情感」分析的角度出發重讀這首作品,而先前似乎尚未有研究者於這方面對《作品的說話》作論述。 本文以下從駱頴佳於其著作 (《情感資本主義:從情感獨裁到情感救贖》)中提到的「他者倫理」論述,依其對列維納斯 (Emmanuel Levinas) 理論的譯述,選取部分來作分析《作品的說話》的理論框架,主要討論這首歌及其 MV 的創作動機、風格和背後隱含的信息,而這些都是與「他者倫理」相關。

列維納斯 (Emmanuel Levinas) 認為的「他者倫理」,是一種他者凌駕主體的不對等關係: 當主體遇見他者之時,主體會先經歷一種非理性可控制、自他者而來感官直觀經驗,這種感官經驗化作一股倫理力量,使一個自我中心的不情動冷漠主體轉化作情動的責任主體。舉例說,一些受苦的他者,如窮人、寡婦受傷的面容,會打擾着主體,令其不安,主體此時已被他者的苦難所打動。這是先於任何理性的意識,是一道「道德命令」,務求主體要為他者作義無反顧的付出,不然的話,主體正常來說是不會這樣做的,主體是有自我中心傾向。[4] 本文以下將據此定義作延伸。

[待續]

1 新聞來源:https://www.am730.com.hk/娛樂/作品的說話-姜濤 23 歲生日出新歌宣揚愛與和平-填詞人小克感動-我 46 歲都沒這膽量/317628 

2 駱頴佳:《情感資本主義:從情感獨裁到情感救贖》(香港:dirty press,2020 年),頁 31-32。 

3 駱頴佳:《情感資本主義:從情感獨裁到情感救贖》,頁 33。

4 駱頴佳:《情感資本主義:從情感獨裁到情感救贖》,頁 113-116。

▶️ 姜濤《作品的說話》:久違了的國際視野,與反戰主題曲如何彰顯價值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wVr_XLMqc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