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Patreon importer is back online! Tell your friends ✅

Content

韓素音、Edmund Blunden 之外,《大公報》英文版前身《東方地平線》的常駐作者,尚有不少國際知名左翼大師,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是紐西蘭人艾黎(Rewi Alley)。

艾黎生長在一個左傾家庭,母親是女權主義者,和Edmund Blunden一樣,一戰時參軍,並在那時候首次接觸中國,自此對中國產生莫名好感。另外據研究他的學者考據,終身未婚的他應該是同性戀者,大概對西方打壓同性戀總有潛在不滿,這可能也令他更鍾情當時國際上屬於弱勢形象的中國。

艾黎在北伐戰爭期間遊歷中國大陸,從此住了下來,當時目睹蔣介石的清黨運動,就一邊倒傾向共產黨,並對中國貧苦大眾給予深刻同情,逐漸相信共產主義,與馬海德、斯諾、史沫特萊等後來成為中共大外宣工具的國際友人都有交往。

抗戰期間,艾黎成立了工業合作社,後來又引入外國師資辦學,1949年後留在中國大陸,接受中共任命為友協一類白手套組織成員,不斷到世界各地分享在華見聞,成為了一個多產左翼作家。在文壇的地位,這位紐西蘭人遠遠不能和韓素音、Edmund Blunden相提並論,但他在中國大陸的落地工作,卻遠遠超過了韓素音;而觀乎他對中國的感情,似乎也比較真摯。起碼韓素音沒有承受過的親身苦難,艾黎都在中國承受過,而依然是「留下來的人」,可謂言行一致。

這段期間,他為《東方地平線》供稿,就是一個很巧妙的安排:將已經接近等於中共黨員的艾黎,和在海外進行大外宣的韓素音、在香港只是希望開拓社交圈子的港大講座教授 Edmund Blunden 並列,而這是周恩來體系的英屬香港左翼雜誌,很多讀者就會得到一個印象,原來 Edmund Blunden 已經是「同路人」。艾黎的文章以介紹「新中國」風貌為主,基本上就是中共喉舌,其實沒有什麼可讀性,不過放在其他國際友人旁邊,卻是身價十倍。

最後艾黎在中國終老,1987年死在北京,享年90歲。死前對文革期間備受衝擊毫無怨懟,被中國和紐西蘭兩國看作建交功臣,鄧小平對他尤其關顧。

▶️ 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Spike Lee 政治心理學入門(一):藍絲、黃絲各自的心理學源頭在哪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byRPxGrWU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