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Patreon importer is back online! Tell your friends ✅

Content

昔日《大公報》英文版週報源自《東方地平線》月刊,而《東方地平線》又是走知識份子、民青小確幸路線,雖然做的也是大外宣,卻與今日《環球時報》、英文《中國日報》大不一樣。

翻閱我收藏的1970-1980年代《大公報》英文版合集,當中每週都有我母親的文章,感覺很是特別。以我今天理解,那時候,這份親北京陣營唯一的英文刊物,最多是以下這些內容:

1. 國際革命形勢大好。所謂「革命」不一定是中國、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新猷,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的獨立、發展,都歸於此類。而七十年代,當時確被認為是一個「東升西降」的年代:美國從越南撤軍,北越戰勝越戰、統一南北越,大量亞非拉國家獨立、不少都傾向共產主義陣營,連美國後院也有若干國家失守。母親對那些甚麼「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等的故事,就是這樣惡補來的。

2. 國際友人爭相訪問中國,受到中國領導人親切接待。本來這種訪問,就像我們說過五十年代香港英籍教授訪京團那樣,只是鳳毛麟角。但自從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破冰,一時間世界各國不同立場的人,都紛紛走到文革中的中國大陸「打卡」,不少還是《大公報》作為「白手套」居中安排接待的。這些訪問的統戰效果不容低估,通常接受過「親切接待」的西方人,都對中國有一定改觀,他們的分享,就會通過《大公報》英文版一類平台傳到世界。

3. 講解中國最新政策。這類涉及文字的奧妙:中共最擅長的,就是將赤裸裸的人治,通過種種自己發明的語言,包裝成為煞有介事的「制度」,只要再翻譯為英文,就彷彿真的是那麼回事,除非是對這一套特別敏感的專家、學者、過來人,都不容易察覺其巧妙。這正是《1984》講述獨裁政權發明的「新語」。記得不久前,探訪過一位研究中梵關係的前輩學者,她慨嘆中方草擬的協議翻譯成意大利文之後,梵蒂岡完全不能明白背後的深意;將中共語言翻譯成英文的效果,一模一樣,所以根本不需要刻意加工。

4. 軟性小故事。例如阿爾巴尼亞姑娘的衣服,中國學者對英國文學經典的賞析,東歐旅遊趣聞等等,入面甚少政治文宣,目的是營造中國是一個正常國家、中國人都有正常國際品味的效果。這方面的故事,配合了《大公報》英文版定期對各國駐港領事、「國際友人」舉辦的活動,算是相對成功。

當時已經過了文革最瘋狂的年代,自從尼克遜訪華,世界各國陸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算得上「形勢大好」,這是中國「普通國家化」的關鍵十年。綜合上述觀察,《大公報》英文版並沒有今日戰狼外交的足印,反而非常軟性,令英文讀者容易誤會/ 以為這份報紙不過支持一個類似芬蘭那樣的社會民主政權,而中國的知識份子,就像英美的左傾學者、或智利聶魯達那樣迷人。和那一套「周恩來式統戰」相比,今天中國的「大外宣」只有四字可以形容:不知所謂。

▶️ 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中共將地球化為《1984》監控國度,真的無可破解嗎?(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4Zn9AX4oE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