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香港回憶 384】母親童年為陶傑補習的故事...... (Patreon)
Content
母親由於在教會學校循道中學就讀,英文比較好,而在香港的左派圈子下一代當中,據說小時候是同輩英文程度最好的其中一人,這也根本改變了她後來的人生軌跡。
她讀中學開始,基於左派圈子的「互助」精神,加上《大公報》中人都是左鄰右里,於是就開始為其他子弟兵補習英文。其中一個「學生」,就是小學時代在左派學校就讀的才子陶傑。這些事我本來自然是不知道的,直到我讀中學時在辦校報,有一期同學想訪問陶傑,母親才說是認識他的,當年如何如何云云。後來陶傑為我的第一本書寫序,也有提及這段往事。
陶傑的父親曹驥雲是《大公報》副總編輯,母親常婷婷大姐是我外婆的同事好友,當時又住在灣仔南洋大廈附近,算得上是世交。母親不斷說,想當年陶傑「好乖、好聽話、好怕羞、好文靜」,叫他做甚麼功課都準時完成,而從小的書寫文字就很工整漂亮,記憶力很好(不過當時左派學校學生的英文,實在連老師都很一般)。她說陶傑出國讀書前,有一次不知寫了甚麼文章,被父母召出去訓話良久,他一言不發,可見性格上既有一種信念,而又不會當面頂撞。後來他在英國讀書、留在BBC中文部工作、回到香港後成為公眾人物,母親說和當年的「小男生」判若兩人,不過和他小時候的觀察力,則十分consistent。
母親是那次我的中學校刊要找陶傑訪問,才去re-connect他的,當時她說如無必要就不喜歡麻煩別人,加上實在很久沒見,只可能有兩種反應:很冷淡敷衍,或很熱情聚舊,她說不準,幸而結果是後者。畢竟那個圈子有很多忽然出現的禁忌,就算是至交好友,也會忽然間不知甚麼原因形同陌路,大概她見過不少。
坊間不少人覺得陶傑太利益主導,其實他有很有人情味的一面。雖然他長大後的政治立場和《大公報》截然相反,但每逢《大公報》的叔伯阿姨請他做任何事情,當然是人情牌、而不是政治那些,他都會無償幫助。例如母親後來請她到英華女校演講這類,他就沒有收費。談起《大公報》中人,陶傑始終頗有感情,外出旅遊也會順道探訪那些年的長輩和童年朋友。從這角度看,不得不說昔日舊《大公報》的內部情懷,還是建立得頗成功,不像今天淪為一副純打手機器,員工除了是一群低質打手,甚麼都不是。
▶️ 延伸視頻:陶傑:英國香港共同體,一定會存續下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VAqPWAx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