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北愛爾蘭,有一個小型二戰博物館,展出北愛對二戰的貢獻。由於北愛爾蘭是英國一部份,二戰自然屬於同盟國,德軍有空襲北愛,北愛士兵也有大規模加入英軍作戰。

然而在隔壁的愛爾蘭共和國,卻是另一回事。

二戰爆發後,愛爾蘭嚴格採取中立政策,這固然有地緣政治的考慮,擔心一旦加入同盟國,會被德軍狂轟濫炸,就算不淪陷,也會摧毀本來就脆弱的國家經濟。但此外也有愛爾蘭的外交計算:愛爾蘭正是乘一次大戰舉行1916年大起義,被英國看作德軍同路人,而通過外力獲得獨立、統一,「自古以來」,一直都是愛爾蘭的小國國策。

愛爾蘭的計算還幾乎成功。德軍空襲英國前後,解密檔案顯示,英國政府曾經正式向愛爾蘭政府提出讓愛爾蘭統一,換取愛爾蘭立刻對軸心國宣戰。不過英國的條件是「原則上統一」、細節卻要南北兩個愛爾蘭政府達成共識,愛爾蘭認為缺乏誠意,於是談判拉倒。

愛爾蘭民間是相對同情盟軍的,也有提供情報、物資、援助之類。不過愛爾蘭政府就堅持不偏不倚,甚至到了希特拉被殺,也根據外交禮儀到德國大使館弔唁。對愛爾蘭而言,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並不能掩蓋愛爾蘭才是歷史上最被屠殺、命運最坎坷的民族這事實,因此愛爾蘭有獨特的歷史觀,可以自我催眠說「軸心國、同盟國沒有誰比誰高尚,都是一丘之貉」。

參觀兩個愛爾蘭,閱讀他們對二戰的不同論述,確能發現多角度思考的重要性。對愛爾蘭而言,二戰的中立似乎是成功了,起碼沒有受到戰爭直接攻擊,戰後也沒有被盟軍遺棄,負責掌舵的總理瓦德勒,總算安然渡過難關,更在戰後成立共和國、退出英聯邦,自此成為「完全、徹底獨立的主權國家」。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