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新香港」,留下來的人可以如何適應?昔日「政壇周慧敏」陸恭蕙近年的轉變,就很有代表性。

陸恭蕙是彭定康時代獲委任的立法局議員,一直以民主鬥士自居,曾以民主派身份當選多屆議員,創辦的智庫「思匯」曾被看作和英美關係非常密切。然而在梁振英時代,她成為環境局副局長(據說是當局長不容易通過政治審查之故),然後立場開始明顯改變;在2019年,她也曾撰文批評反送中運動,主張「中間路線」。

日前她在《南華早報》撰文,評論香港現況,想不到,基本立論幾乎和《環球時報》如出一轍,認為西方對中國的成功感到不安,以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威脅來「抹黑中國」,並認為香港「絕不可以被西方的妖魔化行為左右」。文中反覆強調,香港人必須理解香港的利益在於中國穩定,這才有助促進和平。

這篇文章又以國際關係角度,分析地緣政治的危機朝香港逼近,當西方對中國制裁,香港絕對不能落入「悲觀的陷阱」(trap of pessimism),應為此做好準備。她認為西方把中國領導人描繪成「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中國的政治制度是「極權主義」(Totalitarian)、中國的經濟是「重商主義」(Mercantilist),就是為了繼續攻擊中國,把中國演繹為「系統性的挑戰」(Systemic challenge)。

至於她昔日有沒有用過這些詞,翻查紀錄,當不難發現。

陸恭蕙又認為,西方經常宣稱中國威脅到西方的「利益、安全及價值觀」,美國總統拜登也說中美之爭就是「民主與專制極權的鬥爭」,但這些話語,不過是西方煽動人民情緒的手段。她強調中國自八十年代開始就有所改變,中國領導人已為中國人民帶來巨大進步,因此中國的崛起才令西方不安。

說到這裡,文章開始為《港區國安法》辯護。文中談及在中國不斷被抹黑下,香港才受到牽連,她認為香港過去25年的繁榮穩定,都是中國的成就。但自2018年中美關稅戰後,美國多次觸怒中國,破壞亞太穩定,也是破壞香港繁榮。然後她強調並不是因為有「反西方思想」、或懷有對殖民者的怨恨,才有今天這表態,而是認為「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效忠的是誰」。她表示,外界認為香港已淪為「警察國度」,「但這都是錯誤指控,因為香港非由警察去掌管一切」。

有趣的是,早在2004年,陸恭蕙就曾預視「一國兩制」的種種問題,更曾直接警告「香港立法會選舉可能會不公正」,指出中國有匿名者要求香港公司提供選民的電話號碼,還有公司高級職員要求員工投票給親北京候選人,並用手機拍攝選票作證。現在,這些都成了「中國對香港的善意」、「外國勢力不想中國強大的抹黑」。留下來而不作這些表態,日後,恐怕是不可能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