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世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林二汶「政治出櫃」後,極速得到死亡之吻,「宇宙首席深藍健筆」屈小姐屈穎妍親自加持,「深藍KOL領袖」西門梓敬也表態力撐林二汶「黃變藍」是痛改前非,呼籲給誤入歧途的人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樣的劇情,是否似曾相識?

1949年後,中國大陸不少「留下來的人」在各種運動中,陸續受到各種壓力,但毛澤東堅持根據矛盾論,策略性分批處理。例如一些曾反對毛澤東的黨內挑戰者,在失去一切權力後,都被貓捉老鼠那樣,放在中共中央委員名單,作為「錯誤路線代表」示眾。反右運動之後,一些被批鬥良久的大右派,也被保留名義上的職務,以示他們的改過、和黨的寬大。

不過最堪玩味的,還是以「改造成功」的人進行大外宣,而這一招,中國獨裁者從封建時代起,就玩得爐火純青。例如在雍正一朝,漢人文人曾靜曾四處宣揚雍正得位不正論,被朝廷捕獲,本來鐵定是「顛覆國家政權」的「國安罪」,想不到雍正對他「曉以大義」之後饒恕不死,更全國發行《大義覺迷錄》,講述曾靜被「成功改造」的過程,然後讓曾靜四處宣講做「見證」。玩夠後,曾靜後來還是被乾隆殺掉。

中共建政後,對中下層戰俘非常殘忍,但對高層戰俘、有特殊宣傳價值的政治犯卻費盡苦心,對他們「改造」,而這些人被放監/「特赦」後,紛紛被委任為「近代史研究員」、政協委員等。這些昔日的國民黨、滿洲國、汪精衛政權等高層,例如溥儀、杜聿明、特工沈醉等,經過「改造」後,紛紛出版自己的「回憶錄」,其實就是特長版本的悔過書。而他們昔日的「反動」背景,由於具有統戰價值,反而令他們被「改造」後享有表面上的尊榮。當然,靈魂自然是被奪舍了;但在中國大陸,反正無人不被奪舍,又如何?

在可見將來的「新香港」,一定有不少「棄暗投明」的公眾人物,被樹立為「成功改造樣板」宣傳,作為新香港人「榜樣」,昔日形象越鮮明的,「改造」價值越大,「林二汶模式」相信大盛可期。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