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雖然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協議簽署失敗,但其實中國一直在太平洋地區簽署各式各樣的「小雙邊協議」。例如王毅訪問吉里巴斯時,當地有一個加州大小的主要漁場處於危險之中,基里巴斯政府事後表示,兩國簽署了10 項協議,從經濟目標合作到建設特定橋樑,無所不包。與薩摩亞簽署的雙邊協議,則就經濟、技術、文化等方面展開合作,不一而足。

所羅門群島本來是台灣的邦交國,2019年時與台灣斷交並且與中國建交後,現時中國只是與之簽署協議,便足以令到外國感到中國的威脅,若然中國能取下其他南太平洋島國,包圍之勢,更趨完備。有見及此,澳洲外長黃英賢便於就任後馬上前往位居太平洋的中樞的斐濟商討合作事宜,隨後斐濟加入「印太經濟架構」,就是非常直接的還擊。

長期研究中國與太平洋島國政治的University of Tromsø政治學副教授Dr Marc Lanteigne向BBC表示,「特朗普政府對南太平洋幾乎放手不理,而莫里斯政府於外交上的多番失敗,令到中國於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提升。」再觀察中國有關大內宣,可見所言非虛。

中國官方評論普遍指美國所提出的IPEF及QUAD,都是排他性及圍堵性的組織,反之中國所設立的「南太平洋經濟圈」是「建立在人文、社會、經濟及安全等層面之上,與美國所提出的IPEF及QUAD截然不同」。中國希望藉此強調中國崛起並沒有引起國際秩序的混亂,並指美國才是影響世界走向民主的障礙,云云。重點不是說法,而是效果。對南太平洋島國而言,看見中國援助興建的基建,多少會「感恩」,而不會深究背後的潛規則。美國、澳洲要搞潛規則,卻制約多多。

在未來十年,除了台灣,處於半權力真空的太平洋島國,可能就是中美博弈的第二戰場。回看二戰的關鍵戰役,不正是在這些島嶼發生?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