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剛看到二線年輕藝人曾比特率先在微信恭賀中共共青團100週年,同步「喜迎二十大」,同時一下子清除全部IG舊posts,這動作也曾經在周柏豪、陳奕迅身上出現,可視為奪舍基本程序一部份。其實在任何市場賺錢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一旦構成了結構性依賴,或經理人簽下那些「講左一句說話失去所有合約兼賠十年錢」的合約,從此,人生就不再屬於自己。

但,這正是此刻中國要對香港樂壇做的手術。

看過大陸版本的《聲生不息》,感覺很不好受。

我其實是很喜歡林子祥的音樂的,也覺得曾比特唱得用心,也很不喜歡那些上崗上線的言論。但整個節目的鋪排,明顯不是為香港觀眾而設,處處都是中國大陸痕跡。

例如要把節目變成大陸流行的「偽比賽」包裝。

例如不時近鏡影藝人貌似驚訝、讚賞的「偽真情流露」。

例如觀眾、歌手都要不斷「偽哭」。

例如歌手無分老中青都要被後期「執聲」兼表演鳩叫。

例如現場觀眾要被看見不斷跳不斷「偽hyper」(誰能想像香港觀眾聽林志美《初戀》會跳足全場?)。

例如安排香港和大陸歌手合唱香港經典歌。

例如節目要自制諸如突然延期、兩地電視台之間互拖後腿一類「偽娛樂」「爭議」......

彷彿香港從來都是如此。

從。來。都。是。如。此。

我們自然知道,林子祥全盛期的香港不是這樣的,張國榮全盛期的香港不是這樣的,四大天王全盛期的香港不是這樣的,陳奕迅全盛期的香港不是這樣的,曾比特從來未紅過的香港更不是這樣的。

但對一個不了解香港的普通觀眾而言,看過《聲生不息》,自然覺得香港樂壇(所謂「港樂」)除了用廣東話唱歌,原來一切和中國樂壇一模一樣。原來香港最紅的新生代名叫曾比特,原來香港樂壇正出現很健康的世代交替,原來所有香港經典歌曲包括《海闊天空》都可以用來慶祝二十大,原來香港歌手和新疆維吾爾歌手一樣可以用作大外宣。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空,到中國市場發展是賺錢的「唯一出路」,所有人都渴望走這條路,都嚮往走這條路,也只能走這條路。

在這個平行時空,自然不會有人知道香港此刻當紅的Mirror、Tyson Yoshi、RubberBand、MC張天賦等,不會有人知道CCTVB已經真的和CCTV一樣被市場唾棄,不會有人知道「陳奕信新疆棉」事件的來龍去脈。更不會有人知道,香港歌手其實已經知道怎樣能不依靠大陸市場,紛紛打算走「國際線」。

《聲生不息》,正是要代表國家隊爭奪定義「港樂」的話語權。

它的對手不是ViuTV,不是任何一位藝人或任何一隊樂隊,而是全體真香港人。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