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牆內香港的情況,有目共睹,但客觀現實是,不少人因為種種原因,始終需要留下來。除了躺平,還可以怎樣?

有一個概念,可稱為「平行人生」。

即使在太平盛世,不少人都會定期去一個地方,渡假也好、retreat也好,過和在香港截然不同的生活。由於這地方到達的次數太多,乃至有了「返鄉下」的感覺,以往最典型的是日本、台灣、新加坡。例如以往香港到台灣,不用兩小時,機票很便宜,出入境也很方便,不少香港人可能到台灣的次數,要比到大澳、長洲多得多。

經濟條件許可的,甚至會在這些地方置業,或長期租一個房子,那樣就更有「第二家園」的感覺。有了根據地,也更容易建立社群關係,逐漸在當地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乃至小生意,形成和第一家園平行出現的「第二人生」。

回到「新香港」現狀。

即使一下子不能離開,在海外建立「第二人生」,依然是可能的,而且經過反送中、國安法,這一條路的門檻,也已經大大調低。例如沒有資源海外置業、租樓的,也可以投靠剛移民到海外的香港人;不少港人在海外的居所都比香港的大得多,往往有一間客房,正好讓同路人投宿。假如屬於至交,把客房留給某位「留下來的人」長期居住,就更合算。

那些在「新香港」不能看的電影、不能看的書、不能擺放的紀念品,在「第二家園」的私人房間,可以一一展現,這固然可以是一個透氣口,也可以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找回自己心目中那個真香港。那裏也可以是一個固定地址,假如是合資格BNO5+1的人,即使不每年逗留183日,有一個固定地址,也可以投票,並逐步和社區構連。

更重要的是人不走,錢也要走。在海外開戶口,已經是「新香港人」的常識,以備不時之需;而當主要資產在海外,也可以提高要離開香港的mobility。加上香港樓價未來難以預測,海外房地產隨著大批港人移民,卻已經紛紛升值,這也是港人資產大轉移的一環。

至於時間,一般打工仔自然沒有太多假期,但一年一個月總是有的。此外,也可以嘗試逐步解除單一工作的束綁,只要有幾個不同收入來源,特別是不用每天回辦公室的,「平行人生」就更容易出現。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