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過去幾個月,不知不覺間,全球香港人共同體出現了好幾項非常重要的結構性改變,對令香港人這身份長存,有非常正面的作用。當局者迷,令我們經常在低氣壓中沉溺,其實只要我們相信香港人賴以成功的由下而上工作模式,一切自然會成型。以下8點,值得有心人進一步思考和發揚光大:

1. 不少香港專業人士、金融界、IT界等中產,近月申請內部調職到海外,都比以前容易得多,因為所有公司都知道香港的情況,也在爭奪香港人才,同時這種relocation,也可以協助公司遷移和轉型。在「新香港」自欺欺人的數據,這些精英並沒有「移民」,但他們在海外已經不會回來,住滿年資之後,自然就會入籍。我在英國、台灣都遇到很多這類朋友,而且他們處於公司中層,也很願意多聘請下一層的香港人,或協助新移民融入社會,這是很健康的生態圈。

2. 因為種種原因,未能立刻完全離開香港、或希望先料理「留港身後事」的朋友,也出現了新的機遇。英國的永居,其實每年只需要住183日;而台灣的就業金卡,雖然不能入籍,卻同樣可以長居。不少朋友就算不正式申請調職到海外,也會以「拓展海外業務」為由,轉移資產、家人,而自己兩邊走幾年,這也是身邊常見的「漸進式移民模式」。這模式能夠把香港的有生力量和資產有系統地轉移海外,避免了一刀切,但由於所有人都知道國安法下的「新香港」終究要離開,終極方向是清晰的,這裏又多了一批資源。

3. 至於人力資源方面,月前BNO5+1計劃正式擴展到1997年後出生、而父或母持有BNO的青年,令不少學生得到迅速移居海外的全新曙光;而加拿大的畢業生救生艇計劃,同樣對香港青年極其寬鬆。英國、加拿大都有組織統籌獎學金,給予有需要的香港學生,而這些都是香港未來的最大希望,令這一波留學潮,可比庚子賠款之後的中國留學潮般波瀾壯闊。

4. 「新香港」政府本來打算長期隔絕牆內外的實質面對面溝通,例如禁止主要西方國家航班到港,又實行嚴苛的入境隔離政策,並逐步實行選擇性封網,目標是令「留下來的人」認命、不敢接觸國際社會,也令海外香港人失去母體聯繫,逐步變成無根者。但形勢比人強,加上外商代表的最後通牒,現在香港對外交通限制已經稍為放寬,香港有心人已經重新出現在海外港人身旁。這是很重要的突破牆內外溝通限制的一著:只要牆內外香港人能保持定期接觸,牆內香港人就算不移民,也可以輕易走錢;牆外香港人要掌握故鄉脈搏,也保持了渠道,這對深化香港人作為一個全球經濟體至關重要。

5. 對國安法的震撼,國際社會的反應固然是慢慢消化,但香港人同樣也已經消化,不再有歇斯底里的恐懼。例如海外香港人對接觸被通緝的香港人,本來都有不少疑慮,但從近月活動可見,已經豁然開朗,除了人鏈、集會等活動,電影《時代革命》的全球放映對此居功至偉,乃至不少本來偏藍的老海外港人看過後,都對一切改觀。《時代革命》的例子,證明海外香港也會出現主流活動,而這類活動雖然明顯不為牆內政權所容,卻正因如此,成了聯繫全球港人的基礎。

6. 不少地方的海外港人數目大增,已經構成critical mass的互助圈,一些基層經濟互助已經自然出現,而且本地人對此的反應正面。例如互相提供工作支援的群組,互相協助照料下一代或提供語文補習的學習圈,再有協助參與本地義工、扣連本地組織的社群,這些都是沒有這波移民潮、沒有這場運動不可能出現的。這些小圈圈都無需要明顯領袖,素人就可以帶動改變一小步,一個社會、共同體,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而且趨勢發展下去,早晚會出現類似香港旗艦黃店的中型企業。

7. 由於NFT逐步盛行,不少人對牆內一旦封網有了充分準備之後,已經規劃如何利用科技建立虛擬社區。雖然目前科技未成熟,但因為實際需要,加上客觀上有其商機,香港人在這方面走得很前,不少資訊科技公司都對此寄予厚望,認為只要科技成熟,目前政權的種種限制,都會被去中心化的未來取代。由於香港人已經有了先發優勢,假如元宇宙真的成熟,香港經驗定必成為先行者。

8. 香港淪陷後,雖然不能暢所欲言,但牆內牆外已經形成了自然分工:意見領袖幾乎已經90%移居海外(剩下的大部分也是在監獄或被沒收護照),同時香港文化產業急速發展,不少有心人都盡力擦邊球維繫香港核心價值。政權是不可能消化這一波運動的,因為這些香港文化產業目前已經不用像新疆棉代言人陳奕迅的一代,去無限依靠大陸市場,反而建立了國際基礎,一旦連擦邊球也被打壓,轉戰國際,同樣機遇無限;而假如政權不敢下手,牆內香港人也能保留精神食糧。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世上沒有一步到位的夢,更沒有一個政權可以停止人類去築夢。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