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我的堂姐比我大幾年,由於她的性格和女強人伯娘相對相衝,所以和伯娘一樣,反而和我母親感情很好。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她就認了日本做第二故鄉,幾十年來都是定期「回鄉」,有時順道回香港,也是主張我家。

然而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卻是她從前的最愛亦舒小說,那應該是她的中學時代,好像幾乎又是有了全集。而我母親也不時借她的亦舒小說來看,於是我也好奇,略讀了一些,感覺不是我那杯茶,自此我幾乎沒有看過任何愛情小說,甚至愛情電影也極少看。其實我現在的問題,和小時候的問題一樣:為甚麼只有男男女女的故事,沒有其他?

好像有人問過倪匡,衛斯理怎樣可以出現這麼多故事,他說「我妹妹的小說只有男人和女人,也可以出三百多本,我還有外星人,怎麼不可以?」

然後,機緣下我又遇過岑凱倫小說,更覺得是另一個世界。不過極品還是台灣的瓊瑤阿姨,一切彷彿slow motion的人生,和年前她為韓國瑜助選寫的萬字文一樣,和用字精煉的古龍是兩個極端。

為甚麼亦舒小說在那個年代大行其道,卻是屬於真香港人的故事。當時香港正邁向真正男女平等的年代,亦舒筆下出現了不少女強人,雖然愛情經歷滄桑,但經濟上大都不用靠男人,甚至居於上風位置。這樣的角色設定影響力很大,這種「平權運動」,比甚麼平機會落地得多。在戰前香港,沒有甚麼女強人出現過,但現在「手袋黨」呼風喚雨,是常識吧。而且不少香港職場女性比男性更吃香,基本上就是活現了亦舒筆下的「元宇宙」。

那個時代的香港,另一個忽然走紅的傳媒人,就是白姐姐白韻琴。白姐姐走更大眾的路線,電台節目《盡訴心中情》推出時轟動一時,因為那個時代不斷勸人離婚、分開,可謂「走在時代尖端」,同樣對香港女性平權,有不少潛移默化影響。不過因為白姐姐太mass,我的家人就很少看,亦舒的package卻充滿中產品味,據說當時不少人都是從中學習衣食住行怎樣成為女強人。

然而單從效益論而言,亦舒小說的劇情,似乎並沒有在至今單身的堂姐身上出現。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