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離地國際日報🇨🇳】澳洲親中輿論宣傳「澳洲反華後被美國出賣論」 (Patreon)
Content
武漢肺炎疫情大大改變了國際局勢,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自去年4月跟隨英美等國,呼籲展開病毒溯源調查後,澳中關係急速惡化,中國對澳洲實施貿易制裁,停止進口煤炭、棉花、鐵銅礦、龍蝦、紅酒等商品,以圖損害澳洲經濟利益。至本月初,澳洲更與英美簽訂AUKUS安全協議,購買美國核潜艇,以回應中國近年在印太地區的不斷擴張,似乎是確定了未來外交路線。
但中國在澳洲經營多年,令澳洲國內輿論亦不是一面倒傾向美英。澳洲國內亦有政客、學者認為,澳洲在地緣戰略上全面傾向美國,走在抗中的最前線,令自己的風險變得更高,不利國家利益,甚至還出現了「被美國出賣」的論述。
例如澳洲的「中國通」前總理陸克文雖然已經「覺醒」,但依然擔心在抗中的問題上,美國的東亞盟邦同樣面對「選邊站」,澳洲不應特別出頭。他認為,澳洲在與美國軍事合作及深化區域所有國家經濟往來之間,需要取得平衡,例如東盟龍頭印尼與中國關係很好,假如澳洲被東盟國家因為中國因素也孤立起來,就會得不償失。
這類觀點,在澳洲學界也有頗多迴響。例如羅伊研究院(Lowy Institute)研究主任Herve Lemahieu認為,在顧著抗中的同時,澳洲的繁榮離不開印太及東南亞,強化其關係及合作更為重要。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所所長James Laurenceson在《Fortune》一篇文章更指,澳洲在抗中走得太前,比同樣反中的日本、印度要赤祼祼得多,但本身定位應該是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走得太前,或最終兩頭空。該文章引述最新貿易數據指,在美國與澳洲站在同一陣線的同時,與中國的貿易戰則有放緩趨勢,中國更因為禁進口澳洲商品,轉而買美國貨,令美國反而坐享其成,因此澳洲應採取謹慎的避險策略,不要出頭。
當然,這情況是短期還是長期、澳洲能否通過外交轉型同時改變國際經貿結構,學界自然有不同意見。同屬羅伊研究院的研究員蔡源(Peter Cai)則認為,在澳中交惡後,澳洲的立場再也不能模稜兩可,而從雙邊關係角度看,對中國也是一個糟糕的結果。由於中國對能源需求吃緊,在報復澳洲禁入口煤炭的同時,也變相砸了自己的腳。
澳洲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Shiro Armstrong相信,在中國的禁進口令下,澳洲受惠於多邊貿易系統,已找到其他出口市場替代,反而中國對澳洲的所為令自己的聲譽進一步受損,同時也未能找到完美取代。結果中國為了國內需求,於10月已經允許少量澳洲媒礦在中國港口卸貨;單是8月份,澳洲對中國的出口反而有55%增長。另外澳洲龍蝦雖然被禁進口中國大陸,香港卻成為走私的中介。
假如這趨勢能持續,澳洲經濟上、戰略上都遠離中國,並非不可能達到,那時候反而海闊天空。
(綜合:中社央、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