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早前我們分享過「一帶一路」的「債務外交」模型,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旗下研究中心「AidData」最近發表一項研究報告,對此有更深刻分析。

根據這報告的數據,來自德國、南非、英國、美國的100多名研究人員,剖析了近9.1萬份官方文件,發現中國對中低收入國家的資助,已超過其他富裕國家提供資助的總和:在過去18年,中國對165個國家的13,427個支持項目,總價值為8,430億美元。

不過,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這些「資助」是有代價的。中國對這些國家同時帶來的隱藏債務,高達3,850億美元,其中42國的中國債務,更超過其國內GDP的10%。

中國與富裕國家的項目最不同的是,它給予信用脆弱的發展中國家的貸款並非低利率,有時還很高。若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只能以資產抵押貸款,中國就變相獲得地緣政治實利。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這個印度洋航運的重要港口,在斯里蘭卡無力償還債務後,於2019年移交予中國公司,營運99年。

至於這些國家的還債方式,也有很多可能性。例如中國在2019年派人競選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負責人,而喀麥隆的候選人退出競逐,據稱可能與中國低調取消了喀麥隆7000萬美元債務有關。

此外,「一帶一路」啟動以來,中國企業商業貸款的份額迅速增加,特別是為重大基建項目融資。但這些債務也可以成為國家的公共債務,因為當初是由國家擔保的,這令很多發展中國家根本不知道未來還要償還多少中國債務。加上疫情影響,這些國家的還款能力進一步降低。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的Brad Parks表示,因為定價過高、腐敗、和對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越來越多國家從「一帶一路」退場。例如在2013-2021年,馬來西亞有115.8億美元項目取消、哈薩克斯坦有近15億美元項目取消,哥斯達黎加、喀麥隆等都對參與「一帶一路」感後悔。而35%的「一帶一路」項目涉及腐敗、違反勞工規定、環境污染和公眾抗議等。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有36個國家處於違約邊緣或已經違約,47個國家已從G20倡議下暫停償還。

那出路在哪裏?由G7領導人提出的「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for the world),也許是抗衡中國「一帶一路」的希望,起碼會增加基建融資市場的選擇。只要發展中國家可以在兩個計劃中對沖,以增加議價本錢,相信有國家高調放棄「一帶一路」,是早晚的事。

(綜合:RFA、rfi)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