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近日和不同香港朋友交流,不少談及香港人的普遍高薪,令離開有很大的機會成本。於是我想到兩個故事,有分別和朋友分享。

第一個來自不久前介紹過的《獨裁者的廚師》一書,其中一個章節講述「烏干達狂人」阿敏控制廚師的手段。這位廚師本來是阿敏推翻的前總統聘請的「前朝餘孽」,會做歐洲菜,無論哪個角度,都屬於應該清算之列,只是他實在做的菜出色,阿敏懂享受,又離不開他。於是,他就施加恩寵,大幅加薪,為他配大屋、司機,和不斷慫恿他納妾(其實都是間諜)。到了阿敏原形畢露之後,廚師才發現,有了這麼多「家累」,要走已經不容易。

然後又想到日本江戶時代的「參勤交代」制度,也就是德川幕府規定各地大名要定期上京「執行政務」。大名在江戶要置業,留下妻子當人質,而且上京的排場有嚴格要求,加起來就是一筆大開支。表面上,大名風光無限,但死穴處處,不足為外人道。

香港人的相對薪金是高、稅是低,但與此同時,房價是實質上的稅,狹窄的居住環境是實質上的籠牢,加起來很難說哪裏最「抵」,就像阿富汗、黎巴嫩重建後的房價,也可以很「貴」。在香港,中產上流到了某個階段就會送子女讀國際學校、或起碼直資學校,現在留下的更不可能讀傳統學校接受洗腦教育,但同樣質素的學校在英國,以BNO入讀公立學校,卻可以免費。無論是否留在香港,都可以有不同研判,都應該尊重。但假如純粹因為在香港有5-10萬月薪,而覺得「第二度賺唔返」,就淪為烏干達的廚師了。

Files

Comments

Garlic Malay

溫馨提示:大名在江戶….

小熊分析員

學術討論: 高樓價既增幅能否抵銷「税」(高地價政策)?如果最終將物業套現,稅務(地價)就會由下一手買家承擔,而各種雜費會被長遠增幅抵銷(理想啲話)。 認真討論,有無人嘗試反駁呢個說法? 另外就係收入高既地方工作,而未來係成本較低既城市退休,會比較輕鬆達到退休目標。當然,啲錢/ 「家累」係考量因素,而香港能否長遠持續成為高收入城市也是值得考量的因素。

Waldo Rehberg

大名在江湖要置業 -> 大名在江戶要置業

May Cheung

討論唔到咁樓/稅嘅問題,只係想表達一下 … 講真一句,香港真係一個好難過生活嘅地方(都莫講話要優質),就算有樓,只要有仔女,最尾都唔知留唻俾仔女,定自己老來俾醫療費 … 剩係老年(私家)醫療費,你儲蓄幾多都可以用晒,甚至唔夠一身債 係香港做香港人,要"好生""好死"都唔多人夠資格,但點解都留係香港? 我都好推動有子女嘅家庭移民,但我沒有子女,只有上一代及同代嘅家人,係咪話走就走? 好多真係唔係擔心唔夠錢 … 係責任定愛? 係一家人齊上齊落多啲

悉尼 袋鼠

Jason Li,首先要明白,『高地價政策**』係會反映落租金成本,由於香港消費市場,亦接近半壟斷##,所以租金成本,係會全數轉嫁落去消費物價上。所以不論你係咪置業人士,所有香港人都要直接或間接都要交呢一個『樓價稅』。不過响資產格價_上升_時,置業人士心理上好過啲++。 **港英麥理浩年代已經有呢個名詞 ##用Oligopoly model 定係用 Leader-Followers model,or other models,適隨專便,但肯定香港絕大多數行業係唔存在Perfect competition。 ++大多數置業人士,半人生去供30年,自住物業升值,只係不動產賬面好睇,唔係個個識得套出嚟做高增值嘅嘢。話時話,香港地契上土地使用權好多只係去到2047年(如果共產黨守信用嘅話),到時唔係屬於你,要歸還俾偉大祖國。 PS 睇嚟我都係寫到"199"(一舊舊),有人睇得明又得閒,幫手翻譯 (哈哈 ^^")

Chapman Yeung

其實都好睇你做邊行。 我有朋友喺大學教書, 去到英國唔見一半人工, 重要係before tax; 我自己係做精算, before tax 人工基本打和; 另外有人做IT, 如果以hourly pay 計, 人工重加咗一截。 考慮埋生活指數樓價教育, 除笨有精。

Chris Chan

計左生活質素,其實英國好得多。同樣六百萬樓,呢邊係兩層四房二三千尺,香港係一開門就跳上床咁。 而香港樓到 2046 隨時被收返,英國樓/地係可以住幾百年都得,兩者價值一睇就知有分別。

小熊分析員

1. 同意高地價政策是變相一種徵稅,而置業呢個行為(租比自己),某程度上係買黎租返比自己,個稅收似係累退稅(越有錢稅收比例越少),令到置業看起來付出既代價比較低。 2. 有少少補充而家有物業按揭貸款已經超越2047。我想指出2047問題唔係市場既共識,而我個人好懷疑香港2047 係咪真係一個問題,因為呢個問題似乎而家已經顯現左(信心危機),但似乎市場無將呢個風險入價(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 。 如果2047 市場共識係全部物業被收回既話,咁理論上樓價會越來越平。 姐係話大量買家、銀行,外國投資者,全部都係傻仔。我唔否認市場既預期係有機會錯,但係市場既預期係多數情況下係啱,想像2047物業價值會大跌係一個激進既預測,唔係話無機會啱,不過如果你押注係呢個預測而事實上無發生的話,可能係一個好大既損失。我既問題係:而家係咪真係到左一個時候:眾人皆醉我獨醒呢?大家對呢個預測(或 Uncertainty)有幾大信心呢?

德州公

四個字:人為財死. 「死」嘅定義人人唔同,悉隨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