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李偲嫣去年12月病故,當時我也簡單寫過一些分享隨筆,而我依然覺得在深藍圈子當中,她是能力相對高(或許因為她的「同路人」實在太廢)、而且有個人思想的世界女。由於深藍圈子對公眾而言非常神秘,從她的故事,其實反映了很多「那個圈子」的結構:

她曾對我說,深藍圈子水平「非常參差」,言下之意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而且拒絕被歸類為「one of the many」。而令她轉趨低調的原因(當然「低調」是相對她的全盛時期),據說是一位圈內她稱之為「老狐狸」的已故老人,希望整合深藍陣營「各路英雄」,去「開創新局面」。這似乎和李偲嫣走的表演路線有一定牴觸,加上只能當配角,加上大概最關鍵的是資源分配出現問題,然後就不了了之。這裏可以確定的是:今天的大氣候,絕非忽然出現,而是早在十年前,就有有心人看見這「不可避免的趨勢」,並刻意經營之。由於主流建制派都不願意加入其中,結果只能吸引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失意中人,而這些人也絕大部份會成為condom。這樣的佈局,絕不簡單。

深藍陣營推手絕非無腦之輩,恰恰相反,可能比主流建制派更懂得與時並進。例如網絡,他們很早就通過中國大陸的手法,知道網絡世界可以用錢和人海戰術來操控,十年前就知道如何落seed,也知道網絡的口味是花生先行、立場其次、有view就是王道(與此同時,主流建制和主流泛民,都只敢停留在小修小補、四平八穩的網絡曝光,久而久之,話語權就被奪去了)。李偲嫣在這個佈局當中,大概是其中最聰明的幾位,她知道她的利用價值在於吸睛,也覺得這是一個事業拓展的機遇,於是希望成立自己的網台,而不是依附於後來出現的甚麼「K100」團隊。

她精心設計的婚禮,其實就是本來預計的網台頭炮節目,這樣的市場觸角,也是很適合網絡時代。至於為什麼有關方面似乎沒有投資李偲嫣的網台,似乎也反映了一個結構:需要的不是喜歡自己當老闆的演員,而是需要絕對根據劇本演出的「群眾演員」,重點是要演員之間互相聲援,結成整體,才可以viral。這方面,可以看出設計這個機制的算盤,遠比非建制陣營想像的周密。看看今天藍絲KOL的點擊率,此消彼長下,已經成為主流,也會成為未來一代了解「真相」的源頭。

李偲嫣為何被看作「太有主見」,似乎和她的人生經歷有關:畢竟她當過不少演藝人的經理人,有一定人生閱歷,雖然知道江湖規矩,但也有江湖人士的陋習,就是任何時候都會不自覺啲搶戲,與及干預劇本運作。記得她談及兩個故事:一個關於她和從前她「旗下」的歌手林志美,另一個關於她以「樂蒂」筆名為《Cosmopolitan》撰寫影評,明顯這都是她自豪的經歷。雖然江湖傳聞,林志美等人都和她因為錢銀問題反目成仇,但對她本人來說,似乎看不起其他深藍「後起之秀」,心底裏似乎依然相信舊香港那種價值觀。單是這一點,似乎已不容於「新香港」的遊戲規則。

最後,和今天的深藍中人相比,她雖然公眾形象已經好盡,但在「同路人」眼中,依然不夠狠。除了對個別上頭吩咐的目標人物,她在示威現場,據說都相對客氣,例如對當時的中大學生會會長張秀賢,就不時以打情罵俏方式搶fo,而不是今天的殺氣騰騰。她很希望得到文人的尊重,這也是她和其他深藍中人不同之處。她知道自己只是飾演一個角色,不希望在演出之外結下太多仇怨,這是她世界女的一面。當然,假如她活到今天,不可能不參與這個全民篤灰大運動,但若說她會主動搞這種運動,她那上崗上線的功力,卻比不上今天那些新貴。

她死了半年,香港繼續變天。回看這種人物的一生,其實也很反映香港現狀:所有人,其實都是輸家。

Files

Comments

Yu Yu

「看看今天藍絲KOL的點擊率,此消彼長下,已經成為主流,也會成為未來一代了解「真相」的源頭。」sad but true… 唔少藍絲KOL的view數真係高過黃絲KOL一截,除咗老人狂loop片時間比較多、小粉紅人海戰術外,結構來講對方係受薪拍片,流量得黎的錢又可以投入落廣告推view數

MW

即是說,私煙可能是假Nancy, 政治上她沒有信仰,vocal只因為生活,立異標奇也只是一個marketing gimmick,一切都緣起於她不捨的台板,或沒有能力離開演藝或出版事業而可以餬口。我相信她的陣營契合不因理想而同道,只有工作上分工;若有,為何她因疫症 檢測失效 而喪命, 就沒有同道為她申冤,就是她的鰥夫 ,也沒有因為她的枉死而受到合理照顧,還要待家幾日才能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