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台灣生活,或與台灣朋友、機構、企業、政府打交道,有一個強烈感覺:其實他們依然跟隨日治時代的官僚文化,說話、處事方式,也非常日系。

日本人基本上不會說「不」(除了在AV),認為直接拒絕非常沒有禮貌,平日有很多反映不同階層的敬語,通常說「很好,但是.....」就已經等同嚴詞拒絕,這是生活日常。台灣人完成是這種文化,很少說不,非常有禮貌,但很多弦外之音,不是長期相處,不容易理解。甚麼時候其實是被拒絕,很多香港朋友get唔到,以為人家說的是face value。而在香港,唔得就係唔得。

台灣的行政效率也遠比香港低,同一件事情,有太多部門要經手,太多印章(是的,史前印章是日常生活一部份)要蓋,而且法規非常多,假如要一切「依法」進行,效率起碼比香港低數倍。這可以說是互相制衡原則,也可說是增進就業機會,總之這是一個超穩定結構。就像日本,公務員退役了,還會到東電一類機構當領導,台灣的繁文縟節,也確保了vested interest holders能夠涵蓋社會儘量廣的階層。但香港人來到,對這類效率肯定大吃一驚。例如申請手機autopay付款,居然獲告知起碼四十個工作天,而不是香港的四十分鐘,那時候,我真的難以置信。

以上兩點,加起來,就是整個台灣潛規則。台灣人不會直接說不,但有難度時只要訴諸正常「走程序」,甚或告知多幾個程序要「跑」,就已經能達到效果。假如在程序當中不斷顯示不耐煩,自然對增加效率也沒有任何幫助。然而台灣是一個「情理法」社會,只要有了「情」,很多事情都有了拆牆鬆綁的可能性。這不等同於沒有法治,因為一切依然是「依法」的,但在法律框架之內,一直容許了「情」和「理」的參與。

我們閱讀台灣官方對港政策時,必須參考上述潛規則,才能心領神會。

Comments

Diana

除了在公家機關,日常生活其實也會很快,點外賣、網購等

Anonymous

對,去到外國一切都變得很慢,初到台灣工作時,覺得佢地啲法律文件都好特別,有個大印章,刻上公司中文名字;另外,銀行簽名一定要印章,我個人覺得很不安全,住久了便習慣

George

其實仲有好多,例如食完野問你好唔好食,習唔習慣之類,其實唔係真係想知你點諗,只係客套話。當你真係比出意見時會呆咗的。

Anonymous

屋企人會日文閩南話溝住講, 兄弟姊妹間稱謂、名都係用返日文。 Ps 居港多年的南部人

Elaine Yip

沒想到處事的情序是那麼沒效率的。

P

我有次問台灣人要不要一些東西,她答:「還好。」我就把東西拿給她,她又說:「還好。」我才明白是不要的意思。🤣

Lily Lee

這恐怕不只日系,還有民國風的因素

Paul Chan

其實香港人睇外國政府既聲明,只會從字面上的角度理解,沒有習慣看出行文用字間的意涵,總不能期望每個國家的外交部長都像肥龐那樣直腸直肚吧!

Brett Ho

台灣就情理法社會,咁以前嘅香港呢? 其實都差唔多,但就算拖都冇咁誇張

Alex Lau

所以每次聽到台港文化接近的時候我就⋯相反台日才是真的接近,不是指說的語言,而是辦事的方式以至整個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