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在台灣遇到很多香港人。真的很多,包括街上、食肆碰到打招呼的。

不少都很有心,都在問「有甚麼可以做」。

疫情下也有這麼多,疫情之後,如何爆發,不難想像。

雖然有不少人雞蛋裏挑骨頭,但我觀察所及,台灣蔡英文政府對香港人,已經仁至義盡,不能要求更多,而且也冒了不少風險。難道要台灣出兵香港才算幫忙?

令人擔心的是,香港人對台灣怎樣才有貢獻,這問題是我們比較少思考的,卻是重中之重。無論是留學生、短期人道居留、還是移民,總不能以takes for granted心態,假定台灣的支持無窮無盡。

台灣是民主政體,民意可以一夜顛覆。而我看到暗湧。

就算民意能持續一陣子,幾位對香港有感情的官員退休後,身邊的官僚怎樣公事公辦,已經心照不宣。

先小人後君子。我們應該撫心自問:香港人對台灣有何價值?如何才能既保留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而又能融入台灣社會?既能為台灣創造本來沒有的機遇,又不會被台灣本土主義顧忌?

想通了,一切sustainable,細水長流,雙贏。

解答不了,後患無窮。

台灣制度的種種局限,其實相當明顯。金融不夠國際化,各種各樣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都很多,從而保護本地既得利益者。習慣了彈性的香港人很容易動彈不得。但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red tapes。要求台灣為香港人拆牆鬆綁之前,必須問「對台灣有何好處」?

只要香港人的價值能夠彰顯,要求台灣幫助更多的手足,也出師有名。

有一些初步想法,這裏可以慢慢分享。更希望集思廣益。大家有沒有建議?

Comments

K Wong

說得很對!臺灣大致上做到「莊敬自強」,值得我們讚揚。現在對岸的打壓有增無减,我們更應鼓勵及支持。

Paul Wabash

可能下週六,10/10 ,大家可以穿藍白色 :-) 港人要如何把抗爭路線跟台灣國際路線連結是值得思考,或者是如何聯結 港台疆藏蒙,大家都是在抗爭自身利益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Vincy Chow

台灣也有很多滲透😑😑 首先係保護台灣的本土文化及宣傳普世價值

change now

專業人士在台灣開班教台灣人知識,重點是傳授技術與香港價值,香港學生/手足免費。我有這個打算,既可提升台灣年輕人的眼界,也能無利益衝突下融入

Good Year

英文同鬼佬文化

Chris Lam

這也不只是台灣,到英國的也一樣要想同樣問題吧,香港人有的國際連線就很強,台灣的產物,有許多都是有質素的,能否通過港人帶到世界各地?

Lindatailor

居住台灣很多年,第一個優先要做的事,就是學會幾句簡單的台語,我不需要很流利但是這個會讓台灣人很認同我們,就好像嗰啲傳教士來到台灣,第一個插入點就是要先學習當地語言

Lindatailor

台灣人好討厭見到香港人成班人聚在嗰邊講廣東話又大聲又嘈

Lindatailor

就算唔識講台語,只要記得講我愛台灣,最少會令佢哋覺得比較舒服,我愛這塊土地

Gary Ng

好多香港人人其實過台灣只係逃避香港嘅狀況,諗住攞台灣著數,享受居民福利 除咗請台灣人做嘢,創業交稅外,最起碼都更多投入台灣社區幫當地人做吓社福(例如關顧遊民),咁樣更容易得到信任,又真正幫到台灣人

Man Leung

幫手駁斥國民黨班冚家鏟D謬論……😏

Joney Chow

首先要好好教育下香港人唔好下下take it for granted,不只是在台灣,在全球也是。

Lai Kuen Wong

香港人可以多入口台灣制造的食物、貨品,幫助台灣品牌出口國際

Peter Parker Yip

學下台語,幫佢哋手維護番佢哋嘅本土產業同價值,再用國際視野去話畀佢哋知台灣對世界嘅價值喺邊

Jacob Chun

正如教授大致指出,改革證券交易及法律制度會影響本土利益而引起精英包括上市公司及相關專業人士反對,台灣金融很難與世界接軌,香港人不應引起相應的改變,否則這會被視為零和遊戲。 台灣的優勢也包括科技發展及農業。香港人可以做的,在民間層面,或者可以令其產品包裝國際化,其中包括運用英文、營銷能力,但不覺得台灣人完全沒有這些長處。如果請了一個香港人做,是否等於令一個台灣人失去了機會,這可能也是個零和遊戲。 在營商層面,引入資金,如果在某地區開餐廳,面向本地消費者,儘管聘請本地人,對同一條街的其他餐廳東主都係一個競爭,他們眼中可能也是零和。另一方面,如果香港人可以幫手引入風投基金,為本來被外資忽略的科技及農業項目穿針引線,再面向世界客戶,這就不是本土競爭,而係做大個餅。問題係,香港人沒內地人般的資金,如何引入外資就考驗香港人中間人的角色。 官方層面,如果在不改變金融規則及法律下,如果要引入資金,但沿用外資行之有效的法律,可以大力推廣在風投協議中加入仲裁條款,以香港(普通)法為適用法律仲裁,減低投資香港及台灣的差異。問題是台灣仲裁庭是否可以容許仲裁普通法(及是否有足夠相關人才仲裁),而仲裁結果又不能在全世界行駛(因為台灣不是New York Convention 一方,在台灣勝訴又不可以對境外資產行使;不是NYC簽約方可能又係主權問題),對被投資的本土企業,可能不公。但這又可能增加風投落台灣的誘因。這個要看台灣當局有多少決心掃除障礙,並平衡本土企業的利益。 其實不管從什麼角度,心態上港人為了生存,可能會跌入了零和的處境。但如果想當地人歡迎港人,希望盡量避免這情況。

Mac Chan

我本身係做software公司,我比較大的感覺係香港做科技好難,但係對香港其實好重要,我地經濟一直係輸出服務,科技行業可以係一個好大概幫助。台灣初創剛剛起步,香港人其實可以有好多發揮及幫到台灣的地方

Descartes Vincent

從採購經理的角度看,台灣工業應該把握國際採購out-of-China的機遇,打開大門。但初步與兩三間台灣工廠及出口商溝通,發現有以下問題。如能改善,應可乘風破浪: - 工廠欠缺社會責任的compliance - BSCI, SEDEX, SA8000,....跟工廠講,負責人可以完全沒有頭緒。 - 出口商發大財觀念太強,報價採殺雞取卵方式。缺乏對競爭對手的認知,邊際利潤超過50%,令買手敬而遠之。 - 工廠未能用英語與外國買手接洽,減少機會與利潤。

Felix Li

放眼東亞及東南亞,努力靠香港人的外語同人脈優勢,幫外國企業係東亞及東南亞,補足台灣面對新加坡的不足,引入香港人最強嘅服務產業,產業先行金融在後,結合台灣本土高端製造業優勢,亦致力讓台灣成為初創天堂,招集人材資金.... 香港人要多供獻,不計較,放低身量同台灣人一齊進退,獅子山結合阿里山精神,創造雙山共贏傳奇!(FF中😌😌)

Neil Chu

放諸四海而皆準. 不在香港的香港人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Stanley Cheng

放下自我,聆聽台灣,認識台灣,活在台灣。然後,我想,以真。香港人的適應力,在台灣的生活圈子中便知道如何可以為台灣做什麼了。

Gary Lee

諗左一陣好唔好 comment,但學林奠話齋,不吐不快。 響我夜郎自大目中無人之前,先講一個電台聽返黎嘅故仔。話說2000年代未,蘇施黃自家準備左制作一個節目,就拎去免費電視台傾播出事宜。為免大台食水深,最初佢就拎左去亞視傾。亞視雖然見阿蘇毛緒自薦,自己收視又長期低迷,但本住風險管理定唔知咩,就同阿蘇講,不如先做一兩個 demo 俾高層過目,覺得 OK 就俾佢做啦。阿蘇一聽,即係覺得 call now yeah,佢響電台撈到風生水起果時,覺得呢班所謂高層都未戒奶,一怒之下就轉左去搵大台率傾。大台一聽,問都唔多問,即時 OK。果個節目係"蘇 Good",收視點多出同時段其他節目近倍。 作為一個世界上最繁榮嘅城巿之一,竟然有人會質疑當中人民嘅質素,其實我係失笑。今時今日會走嘅人,老一輩有資金。中年嘅有擺脫舒適圈同收成期嘅勇氣同決心。後生嘅更加會為抗爭,必然成為明日社會棟樑。當各國在研究怎樣去吸引最優勢人才和大量資金之制,如果台灣主流真係還在固步自封,質疑"走難"來港人嘅貢獻,我只能講句呢班人真係有金都唔識執。 或許昨日香港成功有好多天時地利,但我總覺得人和才是主角。六七十年嘅抵壘政策,挑選了一班最優秀嘅內地逃難者來港發展,成就一代傳奇。英國佬而家計來計去,還不是食過返尋味? 土生人士只要稍為有點本地優勢,就更加可以搭其順風車。好似我地熟悉嘅荷蘭叻,一生人就只憑三吋不爛之舌同面皮走遍江湖。今時今日仲攞埋荷蘭水蓋,人生就淨係爭張荷蘭銀行支票咁,還不夠勵志嗎? 天馬行空,或許李嘉誠話投資台灣,台灣人還要李生寫個 proposal 要佢地批准先都未定。

Calvin Kong

1.) 我想信香港人可以提高臺灣的英語水平。 2.) 我覺得香港人可以提供一些有系統的粵語訓練,這個在世界各地也是很欠缺的,也可以多搞一些粵語和台語的交流活動,有助推動粵語和台語的保育。 3.) 個人覺得香港人在創意工業上邊比較和世界接軌以及有世界觸覺。香港人可以多在此領域作互動交流,除了可以提升台灣人對國際的觸覺,也可幫助香港人更了解明白台灣本土文化,

Sandi

I also think hk can help 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inance market in taiwan. Right now, it's kind of a local market and the types of business listed there are a bit monotonous. I can hk can leverage it's international city experience (what we learned from investors + china market) and help Taiwan build up a market that can be investible world-wide

Napoléon

培訓師😂

saeko

首先,呢件事唔係香港人說了算,要有門路聽下台灣人嘅心聲,唔係我地想點,係佢地想我地點、唔想我地點;其次我覺得有心人可以結成一D組織,專推動呢種民間嘅友好,要有台灣人有香港人,緩衝、協調下,教育下D香港移民,咁有咩紛爭都好收科D。

Dada Ho

記得好似有人講過,搞個類似大陸的自貿區,地方再定,當然唔係水深港靚,可能是臺灣人都覺得“豬頭骨”的地方。制定特定的政策,前提是唔會對當地既得利益集團造成損害,或者讓他們覺得受損害的觀感。在自貿區內是執行國內所沒有的特殊政策,至於做咩產業,估計大把專業人士可以設計。也可以是開始五年稅費是三年兩減免,諸如此類的靈活措施。最重要是激活當地或在地國所沒有的產業,呢個,我想才是可持續的雙贏。同樣的方案,不妨拉闊d睇,除了同臺灣政府談,可以穩多幾個國家。大方向是甘樣走,臺灣,日本,英國,歐洲各國,甚至澳洲,美國,越南,南美洲國家。臺,日,英三國都是官僚,等級森嚴的國家,未必會有魄力接受新嘗試,不然不會落得現狀如此。反而我覺得澳洲機會大d, 首先,地大物博,第二政府未算好保守,衹要你真的爲澳洲帶來實質利益,我想他們會破例,而且阻力小得多,甚至做到一定規模,或者短期內消化得到澳洲的失業人口,我想Scomo政府會拍板。一旦類似方案可以實施的話,全球的香港資源將會去呢個新大陸重建自己的樂土。當年的美國,澳洲都是這樣出來的。反正訂了既定框架後,全世界去sell, 如果有一個肯試,那就成功過半,穩有實力的財閥,說不定誠哥,我估最後紅二代的財富也跑去那裡避險😂😂😂。如果臺灣政府肯的話,最好,同文同種,不行,就做猶太人那樣,你在哪,那兒就是新世紀人,不是單純新香港人了,包含所有一切變革新元素的國度。印度都可能,因為民選政府,夠窮,人民的教育水平吳低。南美洲諸國……一切皆有可能,唔記得邊個kol 講笑話,老共做那些,你照搬去成立个特區就是啦😂😂。以上的衹是些零碎的愚見。

MT

同意,這不單是移居台灣的香港人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每個移居海外的香港人需要思考的題目。

MT

隨着興起不要中國貨潮流,黃店餐廳亦需要搜購非大陸生產的食材,相信台灣農產品在香港有一定市場。此外,移居台灣經商的港人可成立商會組織之類,一來團結力量互相扶持,二來可進一步探討和當地台商深入交流,甚至共同合作,協助他們打入香港市場。

Coolvian888

關於第一和三點,本人覺得港人到台灣有機會可以發揮所長。相對強的語言能力/相對廣闊的世界觀和遊走各國compliance的能力會有優勢。 第二點可能要先讓對方接受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