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美國國務院對香港再出招,剛宣佈中止或暫停三項協議,包括「國際船運所得收入的雙重課稅寬免」。我們平日對這些協議都不太注意,這時候才發現香港的獨特地位是多麼難能可貴,但已經太遲了。

「國際船運所得收入的雙重課稅寬免」,簡單而言,就是豁免船運利得稅:由於航運公司的每程航運都起碼涉及兩個地方,而每個地方都課稅,就會增加航運成本。所以一些國際社會都認可的自由港,就會嘗試和主要目的地簽訂協議,確保課稅不會各課一次(即雙重課稅)。

而實際上,這類操作,就是「白手套條款」:假如中國註冊的船隻要雙重課稅,香港註冊的船隻則只課一邊,無數中國航運公司的船隻,自然就會從香港「借船出海」。這便宜了大量中國公司之餘,也有利香港航運公司的業績,最大受惠者,自然包括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華的家族公司東方海外。至於中遠海運2018年高價收購東方海外是否純商業行為,就自行判斷。

特區政府自然又可以說,這不是美國單方面賦予的云云...... 但現實很清楚,不能自欺欺人。香港和美國早在1989年8月簽訂上述優惠安排,美方的法源源自1986年的稅務改革,但到了1989年和香港簽約,當時適逢中國六四之後,也可看作是美國支持香港的政策之一。有了港美協定的先例,香港回歸後的1998年,才正式修改法例:

「在1998年,我們修訂法例,加入提供航運入息互惠課稅寬免安排的條文,使本港的船舶經營者能得到訂有類似互惠課稅寬免法例的地區的稅務寬免。至於沒有訂立互惠課稅寬免法例的其他航運伙伴,我們則與他們磋商簽訂對航運入息寬免雙重課稅的協定,以減輕本港船舶經營者在那些地區的稅務負擔。」(見2001年立法會參考資料,稅務條例112條)

有了美國的先例、特區政府的修例,到了2000年,香港才開始與其他國家簽訂類似協定,第一批是另外兩個熱門目的地:英國、荷蘭。到了今天,和香港簽訂協議的,大約有50個國家,但美國的啟動作用,才是最大關鍵。到了今天,美國中止協議,對其他仿效美國-香港簽訂的協議,自然有一定帶頭作用。

香港賴以生存的「白手套」功能,必須雙方(手套內外)都認可,否則真的只有中國「單方面」,又怎樣構成手套?

Comments

ng chun

跟得好貼, 多謝教授咁有心😢

MK Lo

感謝教授

Doris Lee

Thanks for your education ☺️

CCT Lai

請問稅率如何計算?

Alan Lee

真心平時都吾會留意到呢d野😅

Pal Dou

所以大家明白當初為什麼這麼多船在香港注冊,亦是美國窮追不捨說香港是tax haven的原因。

Sean Leung

石頭...腳

Anthony.K

已經太遲 回不去了

Thomas Tong

昨天有聽你和陶傑的節目。澳門一早已是徹底回歸,他提及澳門特首"指示"風災重建,這共產黨語言真是別具"風味*,你也提及林特香港應該不再國際,擁抱大灣區,but you guys got a very good point ...... 其他中國城市會怎樣看香港,不再國際,淪為普通沿海城市……正如你最近的patron 文章,美國已用一國一制的標準看香港。東方之珠,還是一樣嗎?

Richard Chung

真係長了好多知識。多謝教授

KY

人總係喺去失去時先發現佢擁有咁多咁珍貴嘅野

cjeowwjdfiwq2

唔怪得知賭聖話隻船係巴拿馬註冊

arrow1818

確切落實搬石頭砸自己,惡棍政權自掘墳墓,遲早完。

Jon T

Thanks for the clarification Simon. I thought it was excise imposed on exports and imports (or lack thereof because of a free trade agreement, is there one between HK and the US?) It goes to show how much political appeasement has closed our bureaucrats in sound decision making. What a sad state of affairs?

Toshi

又係時候聽到強烈譴責同堅決反對等詞彙,香港又被廢武功

MW

錯過節目,可惜!昨天我們那因循的張司長也好像出來指導颱風的這個那個,好像也是過去沒有的。這讓我想起很多年前 (注意: 是很多年前,IT 民智未開的日子),珠海有一個書記叫梁廣大,一打風就穿上水鞋跑到岸邊,讓官媒喉舌拍照,說他身先士卒為民衆抗災,當然,在他領導下珠海每一跟天災鬥爭,最終都注定勝利。 幾十年後,我們的公僕也趕上這文化?

MW

有時覺得命好就可以打橫行!看某人,説他平庸已經非常客氣了,伯爺辛苦建立的生意上,傳到他手,乏善足陳,一個大浪打來,他招架不來,國家多辛苦都 給他偷偷撐,幾十年後他報效了國家後,國家再給他一個 liquidity event,若此公司有特殊價值,恐怕也是因爲香港過去的外交特殊地位,而此公司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做個 free rider吧? 命好若此,真是飲水都不用脫口罩了。

Hilven

今時今日,某港最高領導人都用整套共產語言,共產思維治港,某港已經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某國治理下,已經無一幸免,語言是少,整體管治是大,管治班子如何在強權治理下,盡量保持本地特色,不受外來文化影響及外來管治思維影響,是管理的水平的反映,如果可以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已是非常出色。相對今天的澳門,某港政權,已經完全不能自理,美國及西方國家已經看在眼裡,已經否決了港版的一國兩制,相反,經常被認為已徹底回歸的澳門,已盡力保存了本地特色,及盡量表面上不受外來影響,國際上亦還未被否決,管治智慧高下立決,即係並唔係唔可以做,係做唔到,或選擇唔做

S Ald

董生家族幾時開始親中? 制裁名單其中一位?

Napoléon

咁係咪會少咗好多港中司機兩地走🤣

Alson Kwok

這篇文章似乎有人copy在fb傳播中,而且隱去作者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