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深度評 🇺🇸】 戲如人生:荷李活影星 George Clooney 勸退拜登的公開信,值得一讀再讀 (Patreon)
Content
美國政壇這陣子充滿張力,特朗普遇刺之前,拜登也被自己人「政治暗殺」,圍繞勸退拜登進行的攻防戰,將來很有機會成為 Netflix 連續劇的劇情。近日連真正的荷李活影星也在現實世界參與其中,更是戲如人生。其中一封來自影星 George Clooney 在《紐約時報》發表的公開信:「I love Joe Biden, but we need a new nominee」,令人特別覺得不尋常,也值得在這裏分享一些想法。
自從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荷李活大亨、明星的政治傾向開始變得明顯,不少重量級影星都非常討厭特朗普,例如 Meryl Streep、Madonna、Barbra Streisand、Julia Roberts 等。現在荷李活被政治正確風潮主導,支持特朗普可能是演藝生涯的催命符,而不支持自由派和種族平權、性取向平權的藝人,基本上很難生存。
不過這不代表他們對特朗普的反感是假的。恰恰相反,他們普遍真心厭惡特朗普,為民主黨的出力程度,已經超越了純粹個人利益計算。
我們曾經介紹過「MIME-Net」的概念,就是將軍工集團鐵三角(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加上媒體和演藝界,構成掌控美國的「鐵五角」集團。現在民主黨高層要勸退拜登,但最關鍵的重量級人物又不便立刻出面,於是就要通過媒體、演藝界這兩大陣營施壓。此所以一直支持拜登的《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等等,短期內都接二連三刊登勸退拜登的文章,以及容許各種「消息人士」的放風,聲稱奧巴馬、佩洛西等都希望拜登退選。這些操作,和一份百年老店大報平日的堅持,怎麼看都有點自打嘴巴。
在演藝界,民主黨金主之一的迪士尼家族領袖 Abigail Disney 已經宣佈暫停捐獻,直到換人為止,有類似表態的還有 Netflix 創辦人 Reed Hastings,而他/ 她們的角色自然超過了一般演藝人,已經是造王者級別。除了 George Clooney,著名編劇 Stephen King 對拜登也有類似呼籲,更直白的還有走極左路線的紀錄片導演 Michael Moore,他批評民主黨高層讓拜登出選是「虐老」行為。
不過他們對拜登選情的震撼,可能都不及 George Clooney 的信。
George Clooney 有幾部電影我很喜歡,一部是他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Syriana》,另一部是他作為出品人獲獎的奧斯卡最佳電影《Argo》。這些電影都充滿國際關係博弈意識,他本人也是政壇活躍份子,一直負責為民主黨在荷李活籌款,和奧巴馬相熟,去年則獲拜登委任為藝術與人文委員會委員,可算是民主黨的荷李活代理人之一。
這次 George Clooney 並非自己私下發表政見、或隨便在社交媒體分享一個 status,而是選擇在《紐約時報》實名發表公開長信。《紐約時報》的投稿人自然很多,但在最敏感時刻的最重要版面刊登一位明星的政論,實在太不尋常。根據美國政壇潛規則,這個大動作不會只代表他本人;而《紐約時報》發表這封信之前,由於涉及最關鍵的選情,一般相信會知會民主黨某些最核心大老,例如前總統奧巴馬。因為這些瓜田李下,而奧巴馬並沒有阻止文章發表,已經令人有足夠猜想。
George Clooney 除了以演藝人和民主黨支持者身份投稿,他還有一個身份:剛剛籌備了一個荷李活拜登籌款晚會,一晚就籌得2800萬美元。然而正是當晚令 George Clooney 死心,近距離發現拜登真的老態龍鍾。雖然拜登陣營憤怒地反駁,說當晚拜登撐足全場三小時,反而是 George Clooney 「打卡」 後就離場,但這些都已經不再重要。
通過這些操作,外界可以更了解民主黨陣營的潛規則,也可以了解特朗普稱之為「deep state」的成員如何分工。現在的關鍵,似乎是奧巴馬、佩洛西、克林頓等人不會公開表態,拜登陣營則當他們的 messengers 全部都是 fake news,雙方都不願意撕破最後的臉皮。但這樣下去,如果最終不換人,而拜登又真的敗給特朗普,屆時民主黨恐怕就連這些元老都會失去影響力,現在曾經發聲的人,就可能取而代之。背後的所有算盤,現在又有多少人能看清?
▶️ 美國之音任敬揚:解讀拜登政府「200日維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7RtJ6V5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