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戰後有不少極右政黨、組織在德國出現,都被聯邦憲法法院禁止運作,不過具體操作則不無迴旋空間。例如比另類選擇黨更激進、被視為納粹傳人的極右政黨「祖國黨」(前稱「德國國家民主黨」(NPD),就多次被提告停止運作,但至今仍能維持下去。

祖國黨1964年於西德成立,被喻為最重要新納粹政黨之一。對比同期政治取態相近的組織,NPD願意參加各級選舉,但一直未有在國會取得議席。1972年敗選後,不少年輕黨員退黨,組成更激進的新納粹團體。2009年,NPD發言人曾對歸化入籍足球員奧斯爾(Mesut Özil)發表侮辱性言論,一度引起全國爭議。在最近一次提告,憲法法院指該黨政綱雖然違憲,但在聯邦層面實力薄弱,因而未要求解散該黨。由此可見,除了一套完整法規,德國亦有一套維護戰後政治體制的基準,同時也要避免對邊緣小黨「越打越紅」。

回到今天,另類選擇黨(AfD)進入國會已經不能逆轉,但他們真的是「極右」嗎?

另類選擇黨成立於2013年,除了經常發表針對族群的言論,和其他新納粹組織的最大共同點,就是對二戰後的「全國贖罪」提出質疑,認為德國對猶太人大屠殺與納粹罪行的「集體罪疚」,局限了德國三代人的政治發展。一方面,這的確觸碰到德國的戰後共識,但另一方面,另類選擇黨並未有否定大屠殺存在,也不是肯定納粹黨,只是認為應該「放下歷史、輕身上路」。這觀點受到一定支持,不難理解,而且,也很難說完全政治不正確。

二戰後,德國政黨政治始終穩定,政黨間習慣為國家前途妥協,保守派基民盟/基社民與左翼社民黨合組大聯合政府,就是典型例子,因為它們都以「維護戰後自由民主秩序」為最大共識。但AfD成為第三大黨後,正如黨的名字,在歐盟、難民等政策上,都提供了「另類選擇」,加上有主流化的野心,未來路線,明顯就是要在法律容許的前提下,儘量拓展勢力,也就無可避免的會調整德國戰後共識。

其實另類選擇黨創黨時,不過是一個反對歐洲一體化的組織,成員除了部份來自執政基民盟,還有不少主張德國應在財政、貨幣政策上更獨立,反對歐盟權力過大的獨立學者、經濟學家,和極右標籤本沾不上邊。只是後來歐洲難民危機激化,令黨內保守派坐大,以經濟政策為綱的一派敗走,才令另類選擇黨於2015年起,「轉型」為針對難民問題、甚至測試德國戰後共識的「疑似極右政黨」。

這類「national consensus」,從來是所有國家最敏感的問題,不能單靠民主解決,也不能單靠威權、法律解決,就像「以色列民主是否容許否定猶太國家」一樣,必須真正有共識。一旦共識失衡,立國之道可以根本改寫。

未來德國選舉的最大影響,全在於此。

*改編自沈旭暉《信報財經新聞》文章

▶️ 黃台仰:德國總理為何千夫所指,依然堅持訪華?(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PKfh8DdV4

Files

Comments

James Green

共識是如何達到的?感覺上歷史上的例子,都係摸著石頭過河

堅離地書院 College

通常要有足夠外部/內部壓力,唔可以越過某條紅線,例如戰後日本、西德,但過左某個臨界點(例如現在),norms 依然可以改變

Good Year

又會涉及法律問題 真要睇哂德國憲法先知點搞 不過相信就算德國行成文法都必定有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