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小時候很喜歡電影 《修女也瘋狂》(Sister Act),黑人喜劇演員 Whoopi Goldberg 的演出非常精采(她是近年黑人平權的成功標誌之一),那應該是《Sound of Music》之後最燴灸人口、最入屋的音樂電影。本來有點玩票性質的劇本,居然三十年歷久不衰,更是無心插柳的時代經典。所以當知道《修女也瘋狂》 推出了舞台劇,還要是 Whoopi Goldberg 有份親自幕後策劃、曾客串飾演 Mother Superior 一角,就一直很期待入場觀看。等到現在,時間人物地點終於可以配合,以下是入場之後的十四點隨筆筆記,希望和喜愛這經典電影的朋友分享:

1. 原電影最成功之處,就是將一批六、七十年代的流行曲賦予「二創」的全新含義,同一批歌詞居然可以適用在宗教 context,相信原作者都意想不到。例如 Supreme 的名曲《My Guy》,被改編成《My God》,歌詞居然就可以無縫交接:「nothing you could say can tear me away from my guy」 -> 「nothing you could say can tear me away from my god」;某程度上,反映了宗教音樂也好、愛情歌曲也好,歌詞其實都可以很 hea。更經典是《I Will Follow Him》,這個「Him」變成了大楷、指向「祂」,歌詞同樣好像真的為了讚美主而創作。自從電影大紅之後,很多新一代真的以為《I Will Follow Him》是一首聖詩。

可惜的是舞台劇完全沒有這些經典音樂出現,不知是否版權原因?須知同類音樂劇通常都是接近將所有已經大熱的歌曲全部現場唱一次,所以觀眾總會有期望落差。不過舞台劇全新創作的所有歌曲,質素又都非常好,還賦予了幾乎每一個角色都有內心戲,相信觀眾會自動銜接電影版和舞台劇版。

2. 電影在九十年代推出,本來沒有特別註明時代背景,一般假定就是同年。舞台劇卻特別說明時空背景是1978年,也明確說出最後出場的教宗是保祿六世;電影版的教宗,大家則假定是約望保祿二世。電影的情節發生在美國西岸,拉斯維加斯和三藩市;舞台劇依然是美國,卻變成了美國東岸的費城。地理背景的改變還可以理解,大概是費城的 urban decay 更嚴重;而在倫敦演出飾演 Mother Superior 的是威爾斯喜劇演員 Ruth Jones,所以也特別加入自己來自「威爾斯」的背景介紹,去串連美英兩國。年份的改變,卻似是為主要目標觀眾的心理狀態度身訂造,希望回到他們的黃金年代:目測很多現場觀眾都是中老年人,非常亢奮地扭動身軀起舞,就明白他/她們要找到的感覺是甚麼。

3. 舞台劇的觀眾年輕的不太多,但電影版卻意外地可以不斷在新一代流傳。為甚麼它可以出現長青的生命力?原來就像《修女也瘋狂》成功二創流行曲為宗教音樂,《修女也瘋狂2》 也因為有演出的青年演員(近乎童星的 Lauryn Hill)後來真的成為 rap 界巨星,而被她的粉絲考古,把電影發掘出來「二創欣賞」,才知道巨星初試啼聲,居然就是在《修女也瘋狂2》。所以續集推出時口碑很一般,隨著時間流逝,卻變得越來越好。電影續集明顯也比第一集多了 rap 的元素,更偏向黑人騷靈音樂,也有美國黑人社區的直接白描,這都是美國黑人平權有明確進展的反映。不過現在政治正確觀早就非常盛行,這些符號卻又反而變得不用太刻意了。

4. 舞台劇講述教堂因為經費不足、信徒不斷流失而要準備關閉,這個「危機」就是電影沒有交代的細節。危機帶來的後果,除了修女會被分派到其他不同堂區,舞台劇甚至說年老的那些修女,就會被直接送入老人院。在現實世界,理論上,修女是應該終生住在修道院的,但近年也出現了有人照顧、專門給年老修女住的年長修女會院,然而如果直接送入老人院,就會令人情感上多了很多抗拒。所以通過破格音樂合唱團拯救教堂,就有了更多人道理由;而避免入老人院的下場,也容易打動年長觀眾的深層恐懼。

(待續)

▶️ 香港人以日本為精神故鄉的年代:《梅艷芳》電影反映的「港日共同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LXQM0wiRE

Files

Comments

CT

I will follow HIM 係經典👍